201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(CDS)年会期间,《国际糖尿病》曾报道了一个病例:
介绍到这儿,相信大家很快能诊断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DPN)病例。
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:
潘琦教授:
我们研究团队于2018年在Front Endocrino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DPN流行病学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。
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,患者年龄、糖尿病病程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DPN关系密切。
中国指南推荐:
郭立新教授:
但是,我国糖尿病诊断率约40%,DPN的诊断率更低。
临床筛查DPN时应注意,用128 Hz音叉评估震动觉、10 g尼龙丝评估压力觉是常用的筛查手段,但不应过 度依赖,因检查阳性者通常已有相当长的病程。
DPN除发病机制复杂外,痛性机制也是研究热点
郭立新教授:
此外,疼痛是DPN的主要症状之一,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。
归根结底,对DPN发病机制的研究是以改善治疗结局为驱动,主要是为了探索更优治疗方案,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。
尽早进行综合干预,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
潘琦教授:
我国DPN治疗新药品种有限,仍存在众多未被满足的需求
郭立新教授:
目前DPN治疗药物存在疗效有限、新药进展较少和选择有限的问题。
乙酰左卡尼汀具有全新的独特机制,上市后临床试验即将启动
潘琦教授:
乙酰左卡尼汀在我国上市后进行的临床研究即将启动,郭立新教授为主要研究者(PI)。
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PN患病率高,但因早期无症状,临床上极易被忽视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